王治郅空降女篮集训营,背后隐藏着中国篮协和宫鲁鸣教练在女篮新老交替关键期的一次重要布局。 这位男篮传奇内线的到来,绝非临时起意,而是针对女篮现状的一次精准补强,同时也预示着教练组层面的多元声音正在形成。
王治郅在2025年9月初正式加入中国女篮集训队,担任特别指导,重点提升内线球员的技术水平。 他的到来被认为是中国篮协负责人郭振明的战略安排,意在平衡主教练宫鲁鸣的执教体系,在教练组内部形成良性互补。 王治郅凭借其作为前男篮国手的丰富经验和精湛的内线技术,为韩旭等内线球员带来了更具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在篮下脚步、对抗和终结能力方面。
宫鲁鸣教练自年初执掌女篮以来,其大力推进新老交替的决心十分明确。 他多次公开表示要淘汰状态下滑的老将,起用有潜力的年轻人,并强调运动员在球场上的拼搏精神远比外在形象更重要。 这一思路直接体现在了本次集训名单上:平均年龄仅23岁,李梦、王思雨、黄思静、杨力维等多名功勋老将均未参与。 他破格提拔原定参加U19世界杯的年轻中锋张子宇进入成年国家队,便是这一思路的典型例证,此举在亚洲杯上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李梦缺阵的影响。
展开剩余53%目前的集训地点位于云南海埂高原基地,海拔1888米,宫鲁鸣旨在通过高原环境强化队员的体能储备。 训练内容严格且量大,著名的“万次投篮计划”要求队员在四周内完成一万次命中投篮,每天需投中400次,并对内外线球员的远投和近投次数有细致划分。
与此同时,训练也融入了科技元素,通过身体监测设备实时了解球员的跑动距离、心率和肌肉状态,据此个性化调整训练强度,避免伤病。
然而,新老交替的阵痛和高原训练的强度也带来了挑战。 年轻的中锋张子宇因高原反应暂时离队调整。 更重要的是,球队在战术层面,尤其是后卫线的稳定性上暴露出隐患。 宫鲁鸣设想中的“韩旭 张子宇”双塔战术威力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卫能否在高强度对抗下稳定地将球输送至内线,而年轻后卫在经验和抗压能力上尚有欠缺。 此前亚洲杯上,中国女篮从2023年的冠军滑落至第三名,也反映了球队正处于转型的波动期。
王治郅的加入,以及宫鲁鸣坚持的年轻化路线,使得中国女篮的教练团队和阵容构建都呈现出新的面貌。
发布于:广东省众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